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湖北8人入选两院院士,其中,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医学院士,打破了湖北7年来医学院士为零的记录。
陈孝平教授现任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肝脏外科中心主任。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已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1万多例,含肝癌6千多例。
他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3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1项肝移植术式。这些理论和技术已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陈孝平:病人的疾苦是创新的最大动力
40余年来,陈孝平每一天是这么过的:早上7点到医院,用一到两个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包括病房里和学术上的,一般9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连台2-4台手术。每天除了早上查房,下午、晚上也一定要去病房转转,这早已成为陈孝平多年的习惯。一个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他一天至少要亲自检查3次。晚上则常常在办公室写文章到半夜。病人有什么异常,年轻医生随时可以找到他。
“四十年如一日,即便是出差,手术后病人24小时内的一举一动都要通过短信、电话告知陈教授,时刻掌握病人的状况,不出纰漏。”该院肝脏外科朱医生回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经常在晚上八九点,接到来自陈教授办公室的电话,对于陈教授来说,加班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至今,陈孝平已经做了一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而这么多病人,他记得的不是某某的熟人,记得的永远是病人的病痛。“病在患者身上,痛在医生心里。”他每天分秒必争,不肯懈怠。因为对他而言,挽救患者的生命就是医生的全部。他的每一项创新、每一成果的越早问世都将越早为更多肝脏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陈孝平:院士不仅是荣誉 更是动力和压力
“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动力和压力,要在科学界有更多的付出和贡献,才不负院士之名。”7日,陈孝平谈及入选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湖北省这么长时间无院士,对湖北省来说是缺憾,今后一定还要、还能出更多的院士,帮助推动湖北省医疗水平的提高。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家教授的奉献,也离不开年轻医生的努力。“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极其重要,要提升年轻人的敬业精神,发扬同济人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仁爱仁爱的精神。”陈孝平表示,年轻人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到“三不计较”,不能计较时间,事业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医学更是经验之人学,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
据了解,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他之后,湖北没有医学界人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6月,裘法祖在汉逝世后,无人打破湖北医学院士零的记录,本次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的陈孝平的当选填补了湖北地区7年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