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9岁娃玩打火机引爆酒精壶烧伤 从宁波来青就医

2015年11月19日 07:30    来源:半岛都市报   

  顺顺面部、前躯干和颈部烧伤严重,并且出现严重感染。

  11月7日,宁波9岁的男童顺顺拿着打火机在酒精壶旁玩耍,不料火苗蹿起,酒精壶爆炸,顺顺全身大面积烧伤,浑身缠满绷带,每天换药都要忍受钻心的疼痛。为了救孩子,16日,顺顺的父母在宁波租来一辆救护车,疾驰12小时来到青岛求医。虽然顺顺的病情已稍微好转,但数十万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农村家庭不堪重负。

  孩子衣服瞬间被引燃

  11月18日,距意外发生已经11天。回忆起事发时的情景,顺顺的父亲李林说,心里还像“被刀割一样”。“当时孩子刚刚洗完澡,穿了一件秋衣,可能觉得好玩,就拿起一个打火机,对着一个酒精壶打火,没想到‘砰’一声酒精壶爆炸了!”李林回忆,当时酒精喷溅而出,瞬间将顺顺全身覆盖,他身上的衣服全被引燃,正在外面洗衣服的妻子,看着孩子成了“火人”,当场就吓蒙了。

  火苗在身上蔓延,顺顺因为灼痛大声叫喊起来,“有位邻居看见了,赶紧端了一盆水泼到孩子身上,火苗才慢慢灭了。”李林回忆。眼前的一幕让一家人差点崩溃,顺顺被烧得皮开肉绽,特别是上身,已经看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爸爸妈妈,救救我!”顺顺眼中充满无助。

  “我的孩子啊,你要坚持住!爸爸送你去医院!”李林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把顺顺送到当地医院。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顺顺因感染发起了高烧。

  疾驰近千公里来青治病

  11月16日,一家人从浙江宁波出发,疾驰近1000公里,于17日凌晨赶到青岛君良烧伤医院。“孩子来的时候情况不太乐观,全身45%深二度烧伤,面部、前躯干、颈部烧伤严重,并且出现严重的感染。”君良烧伤医院的杜院长介绍,“一家人都是农村的,收入微薄,为了孩子跑了将近1000公里来治病,真的令人感动。”

  顺顺的妈妈王利丽介绍,无论来青岛的途中,还是在病房里,顺顺从来没有喊过痛,医生换药时也会咬牙坚持。“顺顺现在非常坚强,我和他爸爸心里有些内疚,让孩子遭了这么多罪,有时候真想替孩子承担这一切。”王利丽哽咽地说,“有一次孩子需要换药,我们就到病房外等着,孩子喊‘爸爸妈妈你们别不要我了’,我当时听了真难受,就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会离开他。”说到这里,王利丽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晚上经常在噩梦中惊醒

  18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君良烧伤医院,此时顺顺还在睡觉,他全身缠着绷带,还挂着抗感染的吊瓶。“孩子现在情况好了很多。”李林怕吵醒孩子,小声地告诉记者,“但是这场意外还是孩子的噩梦,有时候晚上睡觉会突然坐起来,哭着叫爸爸妈妈。”

  过了一会儿,顺顺睁开了眼睛,由于躺在病床上无法移动,四肢有些僵硬,王利丽需要不时给他按摩放松。当问到现在最大的愿望时,顺顺眼神中充满憧憬,“我想回学校参加运动会!”听着孩子的回答,顺顺的妈妈哭了起来,“孩子在学校最喜欢打球,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

  “都是我的错,爸妈辛苦了!”顺顺用稚嫩的声音说。此时顺顺的爸爸和大伯把头转了过去,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孩子出事后,我们都没忍心告诉在安徽老家的爷爷奶奶,他们都70多岁了,怕他们接受不了。”

  ■新闻链接

  后续治疗还需要20万元

  据了解,一家人为了给孩子治病,仅在青岛治疗已经花了上万元,后续仍需近20万元的费用。虽然医院每天已经为这个家庭减免1000多元的治疗费,但对于这个农村家庭来说,依然是不小的负担。

  如果您想帮帮这个家庭,请拨打本报热线96663或李林电话13616560438,或直接向这个家庭献爱心,开户人李林,银行卡号:6228270317002555573(农业银行)。记者 刘玉凡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