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臭烘烘、衣衫褴褛,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到这样的描述,估计不少读者会觉得,这个人有精神病吧!就连第一次看到病人的医生也如此怀疑。而事实上,这只是这个25岁的小伙子反抗父母的方式。
创业、赚钱父母都不满意
被父母送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时,肖盟(化名)的形象让来往的病人都侧目不已——打了结的、一缕一缕的披肩长发、一把胡子,皱巴巴的衣服,加上掩着鼻子都挡不住的酸臭。跟他交流也得不到多少反馈,这让接诊的医生怀疑,可能是患了精神分裂症。
做父亲的坚持道:他就是脑子有病了,赶紧把他关起来,免得丢人现眼。
经过反复沟通,第二天起床后,肖盟主动提出要清理一下自己。而后,神清气爽的小伙才对医生吐露出了事情的真相。
刚从大学毕业那会,肖盟和几个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打拼了一年多,父亲的一通电话把他召回了老家,公司也随之解散,成员有的出国,有的深造,而他接受家里的安排,进了老家的一个厂子里当流水线工人。“当时我心里落差很大,对父母也有不少怨恨。”
因为要赶工期,肖盟经常要加班。父母又看不过去了,责骂了一通,要肖盟辞职。
此后,肖盟把自己关在了家里,不去上班,也不见父母。洗漱等清洁工作一概不做,吃饭也是等父母吃完离桌后,才会去吃一点。这一情况一直维持了7个多月,在肖盟表哥的强烈建议下,肖盟才被送到了杭州市七医院。
逃学、自残只为对抗父母
“我没有病,只是父母一直以来都管得太严,我太没有自主权了,所以才这么做的。”肖盟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医生吃了一惊,接下来,医生发现,肖盟的谈吐和行为表现都与常人无异。原来,这小伙子真的没有精神病!
“我想要出去创业,他们要我回来。回来想赚钱,他们又说我不顾健康,真的太……”肖盟表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性格内向的他于是摆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即使不这么做,我也会选择离家出走。”
其实,跟肖盟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杭州市七医院早期干预病区副主任医师许子明表示,光他们病区,每个月就会遇到一两个这样的病例,以在校学生为主,上大学的也有,但像肖盟这么大年纪的并不多。
“通常都是家长的安排和孩子自己的意愿之间,出现了较大矛盾,但又由于学生在经济上并不能独立,所以他们通常都会采取沉默型对抗,如逃学、不认真上课等,甚至也有离家出走的。”
也有更极端的,许子明医生就遇到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胳膊上有二三十道伤口,全是自己用刀划的。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通常来说,父母爱包办或特别强势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看上去也比较乖。“但这乖并不完全就是件好事情,这会让孩子即使内心有想法、有不满,也不愿意甚至不敢跟父母交流。”许子明医生叹息道。
大部分这样的家长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方式可能不太妥当。孩子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成年了就更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许子明医生建议,做家长的,最好是支持孩子进行选择,而非替他作出选择。因此,家长态度需要转变。
一方面,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或者与孩子好好沟通,解释为何不同意他的决定,而非使用家长制,一味责骂、否决。有时候,让孩子撞下南墙也并非不可。
另一方面,如果双方已经出现了对立,最好是找个双方都能信服的第三方,比如亲戚或者医生来进行调解。
“我对我女儿的态度就是尽量支持她的想法,他们老师都找过我好几次了,说我不负责任。”许子明医生笑道,因为他不像其他家长,会给孩子找课外作业来做,而是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孩子想玩就尽量满足。“培养孩子的兴趣、自主能力,比让她有个顶尖的成绩但闷闷不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