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日为一名13岁的颅骨缺损男童成功实施了人工骨植入手术,修复其7年前因车祸导致缺损的颅骨,术后患儿颅骨缺损消失,现已康复出院。专家表示,三个月至半年后人工骨将与其缺损的颅骨边缘逐步融合,随同正常颅骨参与、配合颅骨生长,患儿颅骨可与正常儿童一样发育。据悉,此项人工骨植入术修复缺损颅骨的技术在本市应用尚属首例,填补了本市相关技术空白。
患儿小成7年前因车祸导致颅骨碎裂,手术去除颅骨后一直存在颅骨缺损,之前就医时被告知需要等到成年后再接受颅骨钛网修补手术,但漫长的等待给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家长慕名找到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鉴于患儿年龄太小,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王鹏博士建议其采用目前先进的人工骨植入手术修复缺损颅骨。征得家长同意后,王鹏等为患儿进行了周密的手术准备,包括颅骨三维成像,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确定患儿畸形生长的颅骨情况,最终形成了适宜患儿的人工颅骨。术中,王鹏为患儿实施了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成功将人工骨嵌入固定缺损处。术后检查发现,患儿颅骨修补完好。
王鹏介绍说,目前颅骨缺损修复手术主要使用金属钛网,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金属的特性,颅骨修补手术只能将钛网“罩在”缺损颅骨区域外,用金属钛钉固定,不能与颅骨相容,影响儿童颅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随着颅骨生长钛网还会出现变形,因此有些病例需要等到患儿颅骨发育定型后再进行。此外,植入金属物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乘坐飞机时,还会出现不适。此次使用的人工骨是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密度与相应年龄段的患儿骨密度一致,薄厚、大小、硬度一致,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为颅骨缺损患儿实行“私人定制”,镶嵌在颅骨缺损位置。三个月至半年后人工骨与缺损颅骨边缘逐步融合,随同正常颅骨参与、配合颅骨生长。修补后患儿的生活不受影响,无任何金属物残留,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或乘坐飞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