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浙江医院院长严静为老年朋友义诊
浙江医院举办“九九重阳·与您健康相约”公益活动
昨天上午,浙江医院举办“九九重阳·与您健康相约”大型公益活动。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即,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浙江医院院长严静说,多年来,浙江医院一直专注中老年人的健康事业,并通过对口支援、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牵手社区医院等方式,为中老年患者打造了一套环环相扣的三级服务网。平湖分院中美糖尿病中心、心脏中心的成立,更是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专家的优质服务及国际化的诊疗模式。“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自2010年起,我们每逢重阳节都会举办一次这样大型的公益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
活动上,浙江医院把美国专家请到现场,给老年朋友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健康管理理念,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们也纷纷走出门诊,与老年朋友互动、交流。
我们整理了活动中主要的养生保健内容,和大家分享——
老人应尽量减少“静态活动”
年纪大了到底该静养,还是运动?活动现场,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的建议是,动起来,要像“猴子屁股”一样,坐不住。
美国曾对5321名男性做过一个关于“老年男性运动能力与死亡率”20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运动能力越强,死亡率越低;与不锻炼患者比较,锻炼可降低35%死亡风险,增加预期寿命;每增加一个METS(运动强度单位,相当于连续爬12级台阶),可降低12%的心绞痛风险。
如何减少老人运动损伤?林主任推荐“运动金字塔”。“运动金字塔”有五层:以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为底层,依次往上分别是“伸展运动”、“有氧运动和休闲运动”、“肌肉适能运动”,塔尖是“静态活动”。
林主任说,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包括,走路、爬楼梯、做家务、买菜、购物等。简单说就是,老年人要动起来,这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伸展运动,可以是抬胳膊、伸腿、扭腰,或者出门前抬手拉拉门框也可以,这可以增加老人肌肉的柔韧性,提高平衡协调力,对防跌倒、减少运动损伤都很有帮助;有氧运动和休闲运动,如,打太极、跳广场舞等,可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肌肉适能运动指的是肌力的训练,可刺激骨形成,减少骨丢失,改善糖脂代谢,尤其适用于Ⅱ型糖尿病和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类型有,仰卧起坐、重量训练、伏地挺身等;静态活动,老年人应尽量缩短、减少静态活动,一个动作(比如静坐)不要连续超过60分钟。
维护思维、运动功能健康
保障晚年生活质量
昨天,浙江省失智症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省老年病诊疗指导中心副主任、浙江医院综合病房二主任陈怀红的主题讲座——“当长寿来临,我们该怎么办”,引起在场老年朋友关注。
国际上,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我国“银发浪潮”已经来袭。陈主任说:“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9.44%。”
维护老年人思维功能、运动功能健康,是保障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的前提。
陈主任提醒,家人一旦发现老人出现以下十种情况,一定要警惕。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老人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障碍——
1.记性变差,刚发生的事转身即忘;2.以前熟练的事都做不好了;3.说的话让人难以理解;4.判断、解决事情的能力下降;5.缺乏主动性,做事需催促;6.常用物品放错地方;7.情绪改变,有时行为幼稚;8.性格明显改变,多疑;9.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10.搞不清时间、地点。
陈主任说,有些老人没有特异性疾病,但常常感到疲劳、乏力,走路蹒跚,容易腿软,双手无力等,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肌少症。肌少症不仅会使老人肌力下降,影响行走,也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对肌少症,陈主任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60岁以上男性:步速<0.65米/秒,握力<22公斤;60岁以上女性:步速<0.6米/秒,握力<1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