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放线菌素D”可能不少听众会觉得非常陌生,但是最近这个名词却因为一份“求药帖”而频频登上热搜。前不久,广东一位父亲在网上发布“求药帖”,帖子上说他两岁半的女儿患肾母细胞瘤在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正在等待化疗,急需放线菌素D救命。
一时间,这种叫做“放线菌素D”的化疗药物成为热门话题。“放线菌素D”究竟是用来医治什么病的呢?据了解,这种药主要用于治疗儿童肿瘤,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
由于“放线菌素D”缺货,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个城市的患者、医生在微博微信上曾发布紧急寻药信息。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郑州、河北、上海等地的网友发帖求药。廉价药频频出现断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名来自郑州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1岁的孩子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急需“放线菌素D”救命,但寻遍各大省市医院都没存货。
“现在全国大医院的电话我全找了,找遍大半个中国了,没找到 。”张先生无奈地说,“放线菌素D”的价格200微克一支大概20多元钱,一个疗程下来需要十支也只需要花费200多元,但如果找不到这种药,孩子只能用国外替代药品,据说要6000元一支,比“放线菌素D”贵高达300倍,这将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弃治疗。
那么这种名为放线菌素D的药品究竟是一种什么药,为什么会出现全国货源短缺的现象呢?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陈贡斌介绍说,放线菌素D又叫更生霉素,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肿瘤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肾母细胞瘤等,副作用小,这种药临床使用面窄但又不可或缺。
陈贡斌:这个药应该是一个经典的药物,而且物美价廉,其他药品不太好替代的一种药物。我在治疗恶葡,就恶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这两种病的时候,使用放线菌素D这种药,但是用的比较少,因为这种病相对我们科住院的病人比较少。所以说,平常用的不是太多,但是经常有用的,就这个概念。
据了解,放线菌素D断货已经有一段时间,商丘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陈璐介绍说,由于放线菌素D的缺货,曾经有病人因此更换治疗方案。
陈璐:(前不久)有一个这样的病人,就需要用更生霉素,她是个绒癌。绒毛膜细胞癌。放化里边需要用这个更生霉素,但是更生老素咱医院就没有这个药,退而求其次只能更改化疗方案,改成变的药物,但是疗效是必会降低,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为了不降低疗效,一些病人选择具有同样治疗效果的进口药物。
陈贡斌:国外进口的药物比较贵,而且从我们这个地方买不到的。国外的这样的药得几千块钱一支,我们没有用过,病人也买不到这种药。在我们当地是没有找到市场上有卖这种进口药的。这种药一没有,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很多药物不好代替,只能退而求其次,降低疗效了,这样就牺牲了病人的一些利益。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生产放线菌素D及注射用放线菌素D的企业共3家,分别是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而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4年前已停止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原因是“销量不好,且原料成本过高”。
记者联系了海正药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被告知,放线菌素D的生产批文已转让给了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目前不再生产该药。也就是说全国目前只有海正瑞辉一家药企在生产放线菌素D。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海正辉瑞制药公司。
工作人员:你好,这里是海正辉瑞医药公司医学信息团队。
记者:喂,你好,咱们那边现在有没有放线菌素D的现货?
工作人员:哦,没有了。
记者:这个大概什么时候能有?
工作人员:最快的话是九月下旬。
海正辉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得知放线菌素D产品紧缺,现在正优先安排生产放线菌素D产品。
而之所以出现产品断货,海正辉瑞一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主要原因还是放线菌素D的购买率不高,但原料成本太高。那么,目前的药价已经放开,为了应对生产成本高,厂家为什么不提价呢?
河南省鹤壁市长期从事药品管理的王先生表示虽然药价放开,但政府仍通过医保支付机制和药品招标制度,对药价进行约束。一般来说,厂家为了扩大药品在医院的销售,都希望能进入医保,但进入医保的药品,就要受到医保支付标准的价格管控。目前,“放线菌素D”属于医保报销的药品,不能随意涨价。同时,由于使用率低,产品销量自然也跟不上。
王先生:低发病率也意味着药物的商业开发价值比较低,再加上政府实行统一限价,药品生产厂家的利润就少了,产品量也就跟上不去。社会有需求,但市场供给跟不上,自然就出现断档。
目前,断货的廉价药还不止放线菌素D,例如快速强心药“西地兰”、治疗甲亢病的首选国产药“甲巯[qiú]咪唑[zuò]片”等都存在短缺的情况。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等就曾在提案中援引调查数据称,对12个城市42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的调查显示,大医院廉价药短缺情况严重,短缺药品数量高达342种。
对此,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陈贡斌呼吁药品生产监督等部门完善药品的生产和定价制度。
陈贡斌:传统的经典老药质优价廉,价位比较低,利润就相对低,厂家维持生产就困难。这个时候我想还是通过种种渠道想办法跟厂家反馈一下,像这些必不可少的临床必须药品还是要尽力去生产。要多考虑广大群众的利益。是不是药品生产监督的单位应该对这些产品有一些保护性政策,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价位,让他能够维持生产这才行。因为对于很多药物它生产量大,它利润薄它也可以考虑,可是对这些利润又薄,销量又小的产品,厂家也要维持生计。
除此之外,还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应该以省或地区甚至是国家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的储备制度,由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该类药品的采购、储备及调拨。我们也希望业内人士的这些建议能够有朝一日得到落实,让更多患者以更加实惠的价格得到有效的诊疗。(河南台记者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