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76.5%。在杭州,乙肝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通过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到去年年底,乙肝患者至少减少10万余人。”今天我国第五个“世界肝炎日”,昨天,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病毒性肝炎统计数据,并建议,成人高危人群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市西溪医院副院长刘寿荣说,根据最近发布的2011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每100个人里就有7个感染乙肝病毒。尽管乙肝发病率在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生活中,不少人体检时发现皮肤发黄、肝癌、腹水,才知道得了肝病。
杭州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超过99%
“76%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集中在亚洲,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2014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22万余例,死亡515例,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之首。若感染上乙肝病毒,持续6个月内不能清除病毒,就称为慢性乙肝感染。”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许二萍说。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到4岁感染的儿童中,20%到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
从2002年起,杭州市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实施免费接种。2010年开始,杭州市全部用10微克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免费接种,近几年,杭州市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9%。
成人高危人群也要接种乙肝疫苗
许二萍说,通过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至2014年底,乙肝患者至少减少10万余人,乙肝发病率下降了95.33%,说明乙肝疫苗接种对控制乙肝发病非常有效。
“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是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我认为除了继续推进新生儿乙肝疫苗的规范接种,还要在成年人群中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
哪几类人群要接种乙肝疫苗?许二萍所长说,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都应接种乙肝疫苗。
商场试衣、理发店刮胡等易染丙肝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相同,都为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许二萍所长说。
“如果正常人与患有口腔溃疡的丙肝感染者一起吃饭,日常的工作、生活接触,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如果在商场试衣服,刚好这件衣服染有丙肝感染者的血迹,或者我们在理发店刮胡子使用公共剃刀,再或者在足浴店修脚,感染丙肝的概率就高了。”市西溪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荀运浩博士说,哪怕店员当着你的面用火烧灼、用酒精擦拭剃刀,都很难起到彻底杀灭病毒的作用。
荀运浩曾接诊过一位7岁的小女孩,对方在入学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一开始大家怀疑为遗传性肝病,后来一查,发现是丙肝。“我们猜测,可能是女孩小时候用了不洁的注射器或与感染者有血液接触,才感染上病毒。”
男性35、女性40就要检测肝功能
“一般感染乙肝或丙肝,50%到80%的人在感染后由急性转为慢性,没有任何症状,往往等发展到中后期才去就诊。”荀运浩说,公众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特别规范、规律地去监测。
他建议,35岁以上的男性和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有家族聚集性乙肝病史,或者直系血亲患有肝硬化、肝癌的,就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
“如果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应该有意识地每3到6个月进行B超检查,来监测是否发生肝硬化或肝癌。”荀运浩说,为了预防感染,除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不用接种乙肝疫苗,其他人都应该提前进行预防性接种。生活中,如果我们皮肤破损,尽可能少接触可能感染肝炎病毒的患者。
我省肝炎感染现状如何?
本报讯(记者 余敏 通讯员 江歆)昨天,省疾控中心通报了近几年我省肝炎感染现状及控制情况。
乙肝:我省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全程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乙肝报告发病数从2004年的44022例减少到2014年的13734例。据测算,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我省每年可减少6万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甲肝:2010年至今,全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近年来,我省甲肝疫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全省近3年每年报告甲肝病例约500例,病例数不到1988年全省甲肝病例数的四百分之一。
丙肝:目前我省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数维持在2500例左右。2012-2014年,吸毒人群监测哨点中,有注射吸毒史的监测对象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4%(475/943)、54.3%(376/692)、48.6%(360/741),注射吸毒为感染丙型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除吸毒人群外,各类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均在0.5%以下。
戊肝:2010-2014年,我省戊肝报告发病数共21098例,死亡6例,远高于同期甲肝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戊肝隐性感染者较多,实际感染人数可能高于实际报告人数。且暴发疫情中,戊肝比甲肝的病死率高,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危害大,危害性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