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你真的是 “社交形象焦虑症”吗?

2015年07月27日 10:56    来源:扬子晚报    

  “发完自拍会关注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这些描述,你中了几条?

  最近,上面这些现象被作为“社交形象焦虑”的具体表现在网上广为流传。此言一出,众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躺枪,认为自己是“重度患者”的也大有人在。然而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只不过是言过其实的调侃,而并非官方认可的心理疾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发”,只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为。

  在心理学上,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价值评判——高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评价更中肯;而低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且更消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问题。

  在没有社交网站的年代,低自尊的人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从而受到他人轻视和诋毁。社交网站的出现降低了这样的风险。但是目前看来,一方面,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另一方面,评论、转发、点赞以及阅读数等反馈的及时、多样与量化,也增加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虑情绪。

  其次,低自尊人群在社交网站上所发消极状态比例相对更大。研究者将177名Facebook用户最近10个状态进行了编码,把状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并且让陌生人评估对该用户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低自尊的人发了更多负面状态,如悲伤、愤怒、挫折和焦虑等。

  在社交网络上,低自尊的人最“不招待见”的还有一条:2015年发表在《人格和个人差异》上的一篇研究表明,他们会发很多与恋人相关的状态——以期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定自己的幸福。这种“秀恩爱”的倾向似乎也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

  负面情绪和秀恩爱的状态可以发,没必要在这上面压抑自己。但是可以在发状态之前简单想一下,自己发这条状态的动机是什么:是发泄情绪和分享幸福,还是为了得到关心,或者通过别人的赞确认自己喜欢现在的恋人?如果是后者,试着克制自己那么一两次,慢慢来;其次,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容”上来,就事论事,对错都具体分析,不要什么都上升到对自己人格和能力的评价上,让自己在交流中更轻松。

  综 合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