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传播登革热蚊子现抗药性? 药物对多数地区仍有效!

2015年07月03日 07:45    来源:广州日报    何雪华 粤康信

  省疾控中心表示仅广深佛个别区域存在抗药性现象 市民无需担心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年初在全省开展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首份结果已经出炉。昨日,疾控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目前使用的杀灭伊蚊的主要药物,对全省大部分地区仍然有效;广州、深圳、佛山等个别区域的白纹伊蚊确实存在着中度或高度抗药性的现象。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蔡松武介绍,全省各地级市开展的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对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呈敏感或低度抗性现象。具体来说,各地区白纹伊蚊对苏云金杆菌、马拉硫磷、四氟醚菊酯、残杀威等杀虫剂均呈敏感性或低度抗性现象;而双硫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在不同地区情况则不太一样,大部分地区呈敏感、低度抗性。

  “呈敏感和低度抗性的意思就是,我们使用的药物对杀灭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有效的。”蔡松武解释说。

  不过,监测也发现,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的个别区域的白纹伊蚊,对上述目前使用的主要药物,存在着中度或高度抗药性的现象。

  对此,有市民表示担心。蔡松武解释,抗药性是蚊虫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但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说一喷药就马上产生抗药性,而是长期在同一个环境使用同一种杀虫剂,经过多年的量变到质变,才会产生抗药。”而广东目前使用的杀灭伊蚊的主要药物对全省大部分地区仍然有效,市民无需担心。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