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等待,山东9岁男孩终于在武汉解放军第161医院等到肾源,捐肾者是一名天津出生仅两个月大的婴儿。
去年11月24日,山东莱芜下洼村上小学三年级的黄可豪突然发病,在山东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双肾坏死,只能通过肾脏移植或终生透析来维持生命。但是该医院没有给9岁的孩子做肾脏移植手术的经验,黄可豪的父母只能带着他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医生告诉可豪父母需要肾脏移植才能救孩子,但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到北京进行配型,均没有成功。
今年1月,孩子的父亲先后到济南军区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为孩子联系肾源。小可豪的遭遇引起解放军161医院泌尿外科代职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张雷教授的关注。“因为极容易引发并发症,儿童双肾坏死透析平均生存期只有两年半,而且在这期间孩子无法上学。”昨天上午,张雷教授说,只要有合适的肾源,儿童尿毒症做肾移植是最佳选择。
为尽快找到肾源,武汉的张雷教授将可豪的配型数据,输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并建议将孩子尽快接到161医院泌尿外科治疗。
今年5月,父母带着小可豪从山东来到161医院住院等待肾源,经过漫长的等待,6月10日下午3点35分,张雷教授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中心通知,小可豪与天津一名仅两个月大、患先天重症疾病放弃治疗的婴儿捐出的肾脏配型成功,当天这名婴儿还捐出了肝脏。
当晚11点,供体肾脏终于送到手术室,经过近4个小时手术,6月11日凌晨3点半,这颗仅鹌鹑蛋大小的供体肾脏在小可豪体内正常工作。手术一个小时后,小可豪就开始排尿了。张雷教授欣喜的说,供体肾脏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不到一个月就可以从鹌鹑蛋长到鸡蛋大小,以满足身体需要,今后小可豪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