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不用灌肠,术后不等排气就能吃饭,止痛针不等痛就该打,还是有计划地打……上周末,在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参观活动上,记者被专家们提出的新理念“震”到了。
上个月,患者吴威(化名)在浙医二院接受肝移植手术。让他和家属觉得惊讶的是,手术完成后,他只在重症监护室1天就转到普通病房。第一天就能喝米汤,第二天能下地走。原本“忍痛”的心理准备白做了,因为护士每天都会来帮他进行镇痛治疗。
肝胆胰外科白雪莉副主任医师说,这一系列做法叫“加速康复外科”。推行以来,肝胆胰外科的平均住院日从11天下降到8天,手术患者费用也降低约1/3。像肝移植病人,以前整个手术下来,需要花30多万,如今能少掏10多万。
去年5月开始,该院肝胆胰外科医护团队在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梁廷波教授的带领下开始推行这样的新理念,已有1000余名患者成功体验。
此外,还有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理念得到了颠覆。例如,原先术前要求的术前灌肠(空腹12小时)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现在只要术前禁食4-6小时即可。术后不用等排气后才能吃东西,第一天就进食流质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
“痛就忍忍”更是误区。“疼痛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肺炎等。对其置之不理,还可能引发慢性疼痛。”白雪莉强调。而慢性疼痛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还与焦虑症、抑郁症有很大关联。镇痛应该是有计划的,甚至是不等痛就进行。
“这样的理念正在向全国推广,而且进入乳腺、骨科、胃肠等领域,让更多人受益。”梁廷波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