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
调查显示,如果不吃碘盐
将有94.9%的杭州人有碘缺乏风险
随着甲状腺疾病检出率的增多,很多市民担忧吃碘盐会影响甲状腺功能,而改吃无碘盐。杭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徐卫民说,这么做很可能适得其反。他特别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学龄儿童,不仅要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孕妇还应每周适当食用富碘的海藻类产品;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还应定期复查,及时治疗并听从医生建议予以饮食优化。
徐卫民所长说,杭州市虽地处东南沿海,但仍是碘缺乏地区,环境饮用水碘含量平均为2.58μg/L,如不实施食盐加碘,居民每日从各种食物中摄入的碘,只有生理需求量的一半。
从调查来看,杭州市居民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碘量为289.2μg,其中主食的贡献率仅为2.4%,禽肉类为4.1%,水产类为1.9%,饮用水为1.1%。而碘含量较高的海带紫菜由于食用的频次和数量较少,贡献率也仅为2.6%。食物中碘的主要来源为加碘盐,其贡献率达74.4%,如居民不食用碘盐,将有94.9%的人有碘缺乏的风险。
杭州孕妇尿碘水平偏低
育龄妇女、孕妇应坚持食用碘盐
徐卫民所长说,杭州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检出率低于5%。
2012年至2014年,分别监测13085名、13409名、4151名8-10岁学龄儿童,分别检出192例、198例、69例甲状腺肿大,检出率分别为1.47%、1.48%、1.66%,整体的甲肿检出率较为稳定,低于5%的要求。
研究人员还对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进行监测:
2012-2014年分别监测2777名、2562名、2817名儿童尿碘,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1.45g/L、161.50g/L、167.50g/L,均处于推荐的碘营养适宜区间(100-200g/L)。这说明杭州儿童的尿碘水平处于碘营养适宜区间。
但监测中还发现,杭州孕妇尿碘水平偏低。
近几年对3900名孕妇监测发现,尿碘中位数低于推荐值的150 g/L,处于碘营养不足,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应该坚持食用碘盐,并适当吃一些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
别让孩子输在起“碘”线
怀孕前,最好查一下甲状腺水平
目前中国约有三分之一地区的孕妇存在碘营养水平不足的问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俞灵莺说,孕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碘”线。如果孕妇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就有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智力下降。
统计显示,中国亚临床“甲减”准妈妈占孕妇总数的1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10位准妈妈里就有一位患有“甲减”。俞灵莺医师说,这在近两年的内分泌门诊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有时候内分泌科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孕妇。
孕妇为何容易“甲减”?俞灵莺医师说,受妊娠期激素水平(包括胎盘分泌的激素)影响, 孕妇处于相对缺碘状态,因此容易发生“甲减”。而胎儿的脑发育依赖于足够的甲状腺激素。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甲状腺结节。另外,碘缺乏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甲状腺自主功能性增强和甲状腺癌。而碘过量则会引发散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还会增加甲亢患者的复发几率。因此,也不是碘的摄入量越多越好。
俞灵莺医师建议女性怀孕前就要主动查甲状腺功能,最好是怀孕前3个月去检测一下,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需补碘。如果等怀孕了再去关注甲状腺健康,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