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种观念早过时了

2015年05月14日 08:16    来源:都市快报    张姝

  80岁李奶奶做完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

  几小时后医生让她少赖床多走路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夏冰是浙江省运动医学主任委员,他为很多运动员做过关节手术,如女排运动员殷茵、万马外援霍斯金等。

  夏冰主任说,门诊中发现骨科病人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手术后,宜静不宜动。夏冰主任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种老观念制约了大家对骨科医学发展的认识,这种做法其实不利于恢复。手术后的关节制动是一方面,而尽早活动也有利于身体恢复。

  误区二:老人不适合手术。夏冰主任说,骨科门诊中,大约有1/3应该手术的老人不愿意接受手术,坚持保守治疗,这让骨科医生很无奈,患者也最终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影响生活质量。现在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使得年龄不再成为阻碍骨科手术的拦路虎,而且缩短了患者躺在床上的时间,早运动康复快。

  80岁的李奶奶买菜时摔了一跤,到省人民医院骨科看病,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李奶奶愁眉苦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儿女们很忙,不想麻烦大家照顾。但没想到的是,手术后没几个小时,李奶奶已经能在床上坐起来了,医生还催她不要赖床,多下地走走,这让李奶奶极为惊喜,也让原先担忧的家属很意外。

  夏冰主任说:“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手术需切开关节后方维持关节稳定的肌肉和关节囊,术后的3至6个月内,患者要限制坐矮凳、穿鞋袜等易发生关节脱位的动作,这给生活自理带来不便,常需人照顾。而现在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很好地保护了后方肌肉组织和关节囊的完整,术后稳定性好,大大减少了脱位的概率,患者术后很快就可以自由翻身侧卧、下蹲穿鞋袜等。”

  据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因退变造成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达到了75%,已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髋关节置换的人会越来越多。”夏冰主任说,不少70岁以后的老人会感觉关节疼痛,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吃药等方式缓解,但还有约20%的人无法缓解这种疼痛,长期卧床。

  夏冰主任提醒,长期卧床对老年人潜在的威胁远远高于手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引发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等。更严重的是,长期卧床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情况恶化,老年人卧床一星期丢失的骨量相当于正常人一年流失的量。因此,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还是应该积极手术。但如果患者有感染,比如扁桃腺发炎、有暴露的伤口,那暂时不能做人工关节置换,因为细菌会随血流到置换的关节部位,造成手术感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骨科知识,下周二(5月19日),夏冰主任将携其团队在省人民医院举办骨科义诊及微创髋关节置换知识讲座。当然了,你也可以直接去夏冰主任的门诊咨询,他的专家门诊时间是每周一和周二的上午。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