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正在手术室内工作。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每逢休息,鲍文博夫妇都会把时间留给女儿。 受访者供图
虽然每天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但却没有时间见上一面;当其他夫妻下班回家吃晚饭聊天时,他们却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家;一周,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或许不超过48小时……他们就是医院里的护士夫妻。
都说同事难成伴侣,都说男护士难娶、女护士难嫁,生活却往往打破陈规。在中山10306名在册护士中,有这样一群“夫妻档”,除了是生活中的伴侣,他们更是职业领域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坚守着护理岗位相知相惜。
“虽然我们照顾彼此的时间很少,但从来没后悔选择护士这份职业,因为能挽回一个生命的感觉太好了。”市中医院急诊科男护士谢箐说。从他朴实的话语中,让人想起了那句流行歌:你见或不见,爱都在这里。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探访了医院里的护士“夫妻档”。
最忙时一周见面不到48小时
在市中医院,急诊科的男护士谢箐和骨一科的护士涂萱是同事眼中的“模范夫妻”,平时他们的工作都很忙碌,再加上护士倒班的因素,虽然两人同在医院上班,但有时他们一天在一起呆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一天下来有时碰巧,妻子接了我的病人住院,电话交接时可以听到彼此的声音。”谢箐坦言。”如果不是找了一个护士老婆,也许自己会转行,因为一般人接受不了这种与常人相悖的生活作息。但现在我不会考虑离开护士岗位,毕竟,自己努力挽回一个生命的感觉太好了。”
谢箐与他的妻子涂萱相识于2012年,当时涂萱刚参加工作不久,在轮岗的过程中来到了急诊科。说到这里,谢箐略带腼腆地说:“真怀念那个时候,虽然忙碌,但是至少能天天看到她。”
在3个月的相处中,两人开始恋爱了,并于本月初完婚。度过了短暂的婚假后,两人又重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谢箐表示,急诊科要为病人输液、出120急诊、抢救病人等,除吃饭后可以休息半小时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忙。而涂萱所在的骨一科,每天都要随时服务住院病人,常常也忙到头昏脑涨。“虽然我们见面的时间不多,但我觉得两口子见不见面都不重要,只要心里藏着对方就好。”谢箐说。
与谢箐夫妇一样,在市人民医院和市博爱医院担任护士的刘正夫妇和鲍文博夫妇也时常经历着见面难的情况。
尽管都在同个医院上班,由于分处不同科室,这些护士夫妇在工作时间里几乎没有交集,交流基本还是要靠现代通讯手段。这让鲍文博常常笑言:“夫妻在同单位的优势完全没体现出来,这跟在不同单位上班也差不了多少嘛。”
在比邻两栋医院大楼里,刘正与妻子一到上班时间就扎进各自科室里,加上值班时间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工作时间基本不会有什么交流。而除了工作时间之外,夫妻两人相处的时间也要比普通家庭少上许多。
作为麻醉科的护士,刘正上班时间比较固定,一般是上午7点45分到下午3点半(不加班的情况下),一星期会值一次夜班。而在神经科当护士的妻子黄素辉则是“三班倒”轮换上班。
“所以经常我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她刚出门去上班。”曾有一个星期刘正夫妻都是值夜班,刘正白天可以休息4天,而妻子则休3天,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休息时间依然是错开的。
正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护士家庭只能把孩子交爷爷奶奶来照顾,两公婆很少有时间一起陪孩子。无论是鲍文博还是刘正,心里都对孩子有着深深的亏欠感。
“我女儿现在已经2岁。有一次我和我老婆晚上都要值班,但女儿却说要跟妈妈睡、爸爸睡,最后孩子听说爸爸妈妈都要出门,只能委屈地说‘那我跟奶奶睡吧。’”也正因如此,每逢有机会休息时,鲍文博夫妇总会把时间都留给孩子,陪孩子四处玩耍。“生活在护士家庭,孩子需要更坚强。希望她长大懂事后,能理解我们的苦衷。”
“我的委屈你最懂”
刘正作为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男护士,医生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他都要精准地把握,并第一时间递上合适的手术器械。
这不仅要求医生跟护士之间要有一定的默契,同时也是考验护士能否长时间精神保持高度集中。如果每次动作稍微慢上三、四秒,最终将拖长整个手术时长,严重的话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所以每次动手术,我们都要事先了解整个手术流程,并打起十二分精神关注医生的动作去配合,一刻都不能分神。”刘正说。
让刘正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天内要完成7台手术。刘正跟他的团队从上午7时45分正式开工那一刻起,一直工作到晚上8时,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超过12小时的高度集中,让刘正一直处于忘我状态,但当刘正从工作退下来后不久,一天的疲累也在那一刻爆发。
在不允许家属陪伴的博爱医院重症ICU病房内工作,鲍文博每天都要全方位地照顾着没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免不了要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打交道。面对很多因病情不稳定病人的牢骚、埋怨,甚至是咆哮,鲍文博与同事只能不断在精神开导上他们,或者跟病房外的家属一起合作录制鼓气的视频、音频,给他们信心。
这种从视觉、听觉、嗅觉到精神上的“折磨”,让一个普通市民呆上一分钟都很难忍受,但对鲍文博等护士来说,这就是他们需要应付的工作常态。尽管对自己的工作轻描淡写,但当鲍文博谈到在儿科做护士的妻子,隐约还是透露着一点心疼。
鲍文博告诉记者,随着家庭对孩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时一个孩子来看病了,会有三四个着急的家长陪同。所以妻子一方面要做好孩子的医护工作,一方面还要安抚家长的情绪。而儿童的医护工作也比较精细,无论打针、抽血,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一天下来,妻子都快累趴下了。
“所以每天下班,我都尽量承担多一些家里的事情,比如做做家务、照顾孩子。”有时候,鲍文博也要充当下妻子吐苦水的“树洞”,让妻子能减减压,“我的委屈她最懂”,鲍文博说。
而刚刚来到急诊科轮岗时,涂萱偶尔也要面对危重情况的病人,看着病人饱受各种病痛折磨,涂萱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她回忆,曾经看到一些经抢救也挽回不了生命的病人,“每当这个时候,就忍不住流眼泪”。
往往这时候,乐观阳光的谢箐就成了涂萱的“垃圾桶”。她说,“最开始入行时,我觉得自己很开朗积极,但是这么多年来,我感觉到负面的情绪很多,越来越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力”。因为同样是护士的原因,倾诉感受过后,丈夫非常理解她。“这或许就是我们没有代沟的原因。”谢箐自豪地说。
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鲜花、浪漫,而是每天与疾病相伴,与时间赛跑。正因为有另一半的陪伴和理解,工作遇到委屈时,他们相互安慰苦中作乐。如今,这些护士夫妻档已成为白衣天使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拍微电影讲述护士夫妻的故事
去年5月,市人民医院拍摄了一部名为《坚守》的微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是以该院一对护士夫妻的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在这部微电影里,医护人员都是本色演出,讲述自己真实的工作经历。
电影讲述了某个下着雨的下午,市内发生了大型交通事故,分别在急诊科和在ICU上班的一对护士夫妻都要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此时,他们的女儿正在幼儿园,眼巴巴等着他们来接。
“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第一次感受到做演员实在不容易。”该院急诊科护士黄艳梅,在片中出演急诊科护士一角。“影片拍了三天,从早上忙到半夜。一个镜头反复拍。”男主角则由ICU的男护士王野出演。两名年轻的护士,联手演出了一起感人、却是在日常工作中身边同事经常遭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