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美食本身也是“解馋”的一种方式。
美食史
博士病友写出《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
昨天中午,一场别出心裁的公益厨艺大赛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行,参赛者是该院炎症性肠病(IBD)中心的医生与“常在心”IBD病友会的病友们。他们比拼厨艺,并指导病友烹调防病膳食。《广州日报》记者获悉,由于该病需要忌口,有病人为解“馋虫”,发愤研究美食史,连续出版了两本美食著作。
特殊配方的曲奇、面条、酸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公益厨艺大赛现场,病友们分6组制作美食,忙得不亦乐乎。
据中山六院IBD中心郅敏副教授介绍,炎症性肠病(IBD)以长期腹痛、便血、消瘦等为主要症状,是无法治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的克罗恩病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年轻人中高发,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膳食管理,以减轻症状、减少复发。
像高纤维食物、五谷杂粮等近年流行的食品,对于一般人有好处,却可能导致IBD患者病情加重、复发。“除了粗粮之外,刺激性食物、难以消化的大块食物如牛肉等,病人也需要忌口。病情活动期,膳食要以营养粉、流质为主。”郅敏表示,面包、面条、馒头等软食更适合IBD病人。
因为膳食管理很严格,年轻患者往往受不了忌口之苦。担任厨艺大赛评委的本地文史学者、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员周松芳博士说,自己9年前发病,反复腹痛、腹泻、便血。身高1.7米的他,短期内体重从60公斤暴跌到45公斤,苦不堪言。
为解对食物的“相思之苦”,身为著名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弟子的周松芳,转而寄情于食物史研究,近年来著有《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等著作,还将出版一本关于当代广东美食的著作。
不过,像周松芳这样的患者毕竟是少数,更多人会陷入忌口之苦和病发之痛的纠结中。所以,各医院都会进行病友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教育多采取课堂教学方式,有时比较枯燥。而这次厨艺大赛不仅寓教于乐,还拉近了医患关系,能够增强病友对抗病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