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肠癌增速超世界水平 80%的人不知便血是重要信号

2015年03月17日 10:37    来源:武汉晚报    

  近年来中国直肠癌发病增长率处于爆表,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其肠癌增长率高达4.2%,比2%的世界平均水平翻了一倍还多。

  为避免肛门恶性肿瘤,首次便血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武汉东大中医肛肠医院为迎接周年院庆,特联合本报健康俱乐部推出“千人肛肠病普查活动”。同时,北京专家已“组团”来汉亲诊,免费为市民普查肛肠疾病。

  得了“痔疮”体重下降

  竟是肿瘤在作祟

  年后,周先生的“便事”让他很苦恼,不是便秘就是腹泻,便血还愈加严重,体重也严重下降,偶尔左下腹还阵阵疼痛。

  “我以为是人到中年,发了痔疮。”周先生没多在意,后来症状加剧,腹痛难忍,于是到东大找了医生。通过电子肛肠镜检查发现,在距离其肛门6cm处的结肠黏膜内,有好几个大小不等的菜花状肿物。

  “临床上,我国八成以上的肠肿瘤病例在初期曾被误诊为痔疮。”受邀来汉的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董平介绍,九成以上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都是以便血为前期症状,且以下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也就是肛肠部位导致的“故障”。

  中国肠癌增速远超世界

  八成人不知“便血”是重要信号

  周先生只是轻微的痔疮症状,肛门疼痛、偶尔便血,为何最后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其实,临床上绝大部分恶变患者早期都察觉到了便血,大多数人在初期都选择自行用药“顶一顶”,得到缓解就不管直到下一次“犯病”。

  据第十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有关数据,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国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五位,还在逐年上升,升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中国大约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为大肠癌高发区。

  而在直肠癌早期症状中便血占51.92%,是直肠癌的首要症状,但在参与防治检查的受访人员中,竟有80%的人不知道“便血”也是肠癌信号。

  “这不仅耽误自身治疗,更容易使肠癌被误认为是痔疮发作而趁机蒙混过关。”东大肛肠专家邱钢林主任表示说,便血症状虽然相似,结果完全不同。她建议市民从第一次便血就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查出便血的真正原因。

  痔疮非小病自诊误大事

  有没有问题需专人辨“真伪”

  “本以为痔疮是小毛病,拖着拖着居然需要手术。”许先生是他个生意人,平时应酬多,一年前开始便血,想着可能是长痔疮了到药店买了药可一直没效果,最近长了肿物还流脓,疼痛越来越严重,经医生检查他除痔疮外,还伴肛周脓肿的问题,拖久了有恶变危险。

  像他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湖北省近年体检监测数据显示,不到5%的武汉市民曾经做过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仅3%曾做过肠镜检查。目前,武汉居民中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多为晚期,早期的比例仅占11.8%,五年生存率为43%,与欧美国家相差10—15个百分点。

  从肠息肉发展成肠癌大约需要7-10年,更易通过筛查及早发现。肛肠专家推荐年满35岁的肛肠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排除恶变隐忧。

  肠癌也是家族病

  早发现早排致命“隐患”

  爷爷和父亲先后查出大肠癌,爷爷已经去世,父亲仍在治疗中,所以29岁的白领李小姐最怕听到“癌症”这个词。前几天在母亲的劝说下,主动参与了“千人肛肠病普查活动”,结果发现她大肠内竟然也有腺瘤性息肉。

  “这是典型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肛肠专家袁宇驰主任介绍,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及时摘除,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演变为大肠癌。

  医学统计表明,大约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大肠癌患者是因遗传因素所致。家族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患病史的人,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

  传统术式全手工完成

  微创让患者减少疼痛

  随着肛肠学科的不断发展,对“痔疮”的治疗,出现了热熨、艾灸、熏治等多种药物治疗方法,“内剥外扎”更是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传统术式。

  但是,过去的传统手法,多是医生手工切割、套扎,创伤非常大,有的病人术后疼到要打杜冷丁的地步,住院周期也非常长。胡伯虎教授说,其实,这些中医的手法,完全可以通过先进手术设备来完成。

  他曾接诊过一位50岁的痔疮患者,患病10多年,是环状混合痔III期,痔疮长期脱在外面,水肿得厉害,如果直接手术,要将患者肛部切开、挂线、套扎、缝合,患者会非常痛苦。

  胡伯虎决定为患者采用当时最新的多普勒痔动脉结扎微创技术,将超声探头推入肛门,自动对引起痔疮的根源痔动脉结扎。患者的术后恢复期从七天缩短到两三天,因为创口小,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是无痛的。

  中医调理不再是“配角”

  双剑合并“治养同步”

  “肛肠病人最要紧的是术后护理工作,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尤为重要。”胡伯虎表示,肛肠手术是有菌手术,褶皱创口愈合和西医缝合也有区别。

  术后采用中医调理,可使得患处气血经络得到温通,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加组织再生能力,从内而外促进创口愈合。

  胡伯虎说,这其实是以患者为本的必然选择,中西医必须取长补短,使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让患者在较少痛苦下接受手术治疗,而中医药物敷贴、熏治治养同步可让患者更好地恢复。

  “男女分诊”特殊照顾

  保护女性难言之隐

  “女性的肛肠疾病发病率高于男性,但现实中,看病的男人比女人要多。”胡伯虎说,我国肛肠病女性发病率为67%,相对男性发病率高出13.1%。

  接诊中,胡伯虎发现,因为肛肠疾病多需要进行肛门指诊,很多女患者面对男医生感觉尴尬,有的甚至因此放弃治疗。而在生活中,不少女性感觉此病生得有点不雅,羞于提起,并为此讳疾忌医。

  武汉东大中医肛肠医院因此专门设置了男女诊室,患者进院后直接男女分诊,女患者在女医生的接待下,会大大减少心理负担。

  胡伯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大肠肛门病专业研究生,医学硕士

  熟练掌握了著名肛肠界权威史兆歧(已逝)发明的“消痔灵”注射疗法,擅长治疗痔瘘裂等肛肠疑难病,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印尼等国家进行讲学和临床示范。

  董平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擅长大肠癌低位保肛术、直肠脱垂、造瘘术、先天性肛门闭锁及各种疑难杂症。

  全国肛肠学界知名专家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