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五个支架。”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上述的一番言论引发对心脏支架的广泛关注。
作为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小小的金属支架,到底是“救命神器”,还是滥用严重呢?
我国不存在支架普遍滥用现象
“以(心脏支架)个数评价(有没有问题)并不科学。从整个行业来说,心脏支架并没有滥用的普遍现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公开回应“心脏支架滥用说”时这样表示。
国家卫计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近来逐年增加。作为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的冠心病介入诊疗全年超过45万例,使用支架约68万个。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从2009年的17.5万例增长到2013年的45.4505万例。2009年至2011年3年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平均每例次置入支架1.59枚,2013年为1.51枚。
霍勇指出,按卫计委的统计数据算,平均一例手术使用支架约1.5个,这个数据与国外大部分国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据统计,美国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平均每个患者使用支架数为1.4个。“整个国家并没有看到滥用现象。但不排除个别病例有问题是存在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关系。”霍勇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也表示,卫计委对每一个心脏支架置入都在上报系统中进行监管、质控。
心梗患者应尽早植入支架
“心脏支架手术是目前全球普遍实施的一项心脏介入治疗术。”张海澄指出,这一技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措施。“心脏支架最有价值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救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越早植入支架,越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效果越好。”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60余万名心梗患者。301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指出,时间就是生命,目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2期已在全国启动,就是为了给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因为我国只有5%的急性心梗患者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在欧美国家,80%左右的患者都能获得介入治疗。
陈韵岱还指出,小的心梗不一定都要放支架,服药也可治疗,但这种情况最多占心梗患者的10%到20%。她还指出,心梗可以通过减重、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预防。而一旦发生一定要积极治疗。应重视心梗的预警信号,如感觉异常,伴有头晕、全身大汗、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20分钟还不缓解,就该拨打急救电话去医院。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植支架存争议
不过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表示,必须正视的是,我国目前有一些心脏支架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不恰当或过度的情况是存在的。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如那些体检发现的没症状的,或虽有症状但病情非常稳定,半年甚至多年没变化的,就不要轻易做支架,因为其对稳定患者带不来额外的效果,反而会增加长期的风险。因此,安支架一定需要掌握好指证。“已有充分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支架不延长患者生存,主要效果是缓解患者症状。而合理用药和康复,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满意控制。”胡大一说。
张海澄也表示,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是否植入支架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支架与药物疗效差不多,这部分按新观点即属于滥用。“我个人观点,建议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考虑不植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