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国干细胞治疗心衰进入临床试验

2014年08月25日 12: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记者吴佳佳)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获悉,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术国际多中心中国区三期临床试验23日在京启动,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将率先进行这一创新性临床研究。这一技术将使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心力衰竭患者重获健康与新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症状,也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顾虹介绍,目前全世界心衰患者有1.17亿人,其中我国近3000万人。综合人口老龄化以及1.3亿高血压患者的现实,我国未来心衰病的负担可想而知。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为心衰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策略。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安德鲁博士介绍,国际上干细胞治疗心衰的新技术——C-CURE技术是从患者骨髓中提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利用独有的细胞重组专利技术培养,并通过干预诱导让它分化成治疗所需要的心肌细胞,然后通过心导管C-CATHEZ植入患者受损心脏部位,实现心肌细胞再生,治疗缺血性心衰。

  C-Cure®技术和C-CathEZ®导管的拥有者Cardio3 BioSciences公司是由麦迪舜医疗集团和美国著名医疗集团梅奥诊所(Mayo Clinic)共同投资的公司。目前,C-CURE干细胞治疗心衰研究已获批准在美国和欧盟进行三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16年全球上市。C-CATHEZ导管技术已于2012年4月获欧盟合格认证和专利许可。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干细胞库主任徐国彤说,干细胞是指有自我更新能力、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它能重建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生命体。干细胞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器官组织细胞已损伤衰亡疾病的新希望。目前,由于资金力度小、技术优势分散、研究条件和使用标准不统一、缺少公共资源和共享机制等,我国仍是干细胞研究不具竞争力的国家。

  为让中国心衰患者能与国外患者同时应用干细胞治疗技术,麦迪舜医疗集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引进这一前沿技术,今年将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8至10个国际多中心临床基地,开展中国内地的三期临床研究。同时,麦迪舜已在香港建造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基地、设施先进的测试实验室和医疗中心,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今年内还将在北京建立相同规模的实验室,以配合临床试验的开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认为,干细胞治疗心衰患者的研究十几年来在国际学术和临床界一直存有分歧,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大有人在。而此项技术突破在干细胞的准备和扩大疗效的技术方面均有革命性进步,也使得过去一直被观望和怀疑的干细胞治疗心衰有望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景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