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武汉小伙保命不易 岂知保腿更难

2020年08月13日 13:40   来源: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鲍航行 金薇薇

  刘俊(化名)回武汉家里已经有一个多月,左侧小腿上原先巴掌大的创面已经缩小结痂,皮肤也在逐渐恢复肉色。而这个伤疤也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因为背后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杭州记忆”,关乎他的生命和未来。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武汉成了全国人民牵挂的城市。刘俊因为工作身处杭州。

  “他是因胸闷、咳嗽、发热来的医院,第一时间便被送进隔离病房排查新冠,所幸,结果证实只是普通肺炎。可是,因为他本身的身体实在太差,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都没控制好,肺部感染很快引发了多脏器功能衰竭,内分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相继‘报警’,还出现了难以控制的低蛋白血症,相关学科的专家都拼尽全力为他保命。”浙江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科专家王永高也同样忘不了刘俊。

  22位专家集结克难关

  保住了他的双腿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入院当晚,值班医生发现他的脚有点肿,摸上去有点凉,且刘俊也说有疼痛感,经检查是双下肢动脉急性栓塞。下肢血流中断,不仅肢体会坏死,而且还会出现肾衰竭、高钾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刘俊的病情越来越复杂,省中多学科专家几次讨论,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双下肢高位截肢,是快速简单的保命法,另一个就是介入手术开通血管保肢,但以刘俊的身体状况评估,后一种治疗结果并不乐观。

  王永高主张保肢:“他才36岁,还没有成家,如果没了双腿,即使命保住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力保住他的腿。”病入膏肓的刘俊在做选择时十分绝决:“我宁可一头撞死也不要截肢。”

  然而,要保肢,后续难关重重——

  第一关,周围血管科和介入科团队帮他打通血管,手术很成功,可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药没用多久他的身体就吃不消了,便只能停用,幸好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管通畅度还好,大家才松了口气。

  第二关,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手术打通后不可避免的再灌注损伤,这个问题很快也在刘俊身上出现。经检查,他左小腿外侧有一根小血管再次堵塞。考虑到他的身体已吃不消再次手术,而且还不能用抗凝药,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决定在西医抗感染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的办法来慢慢疏通微循环。

  可惜的是,血供不足的皮肤会有些瘙痒,刘俊有时没忍住去抓挠,结果抓破皮还引发了感染,破溃的创面一度烂到巴掌大小。这是他得闯的第三关。

  所幸,经前期的精心治疗,刘俊各脏器的功能已基本稳定,命算是保住了,可这腿能不能保住,最终还得看创面修复的情况。由血管外科、显微骨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康复科、肾病科、放射介入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22位专家组成的省中创面修复MDT随即启动,会诊讨论后决定运用该院特有的“中西医创面修复七步法”来修复难以愈合的创面,避免最坏的截肢结果。

  前后住院近2个月时间,刘俊历经多次生死难关,幸运的是他碰上了一群用心又有爱的医生护士,竭尽所能争取到了最好的结局。虽然,如今距离完全康复还需比较长一段时间,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刘俊觉得希望就在前方。

  非创伤的血管性创面为何难愈

  不良生活习惯和“三高”是祸首

  而回顾刘俊整个漫长的治疗过程,王永高最想跟大家说说的就是难愈性创面修复这一步。可能很多人觉得,破了皮等结痂就好,要是创口较大就缝几针加速愈合,殊不知,现实中却有不少的创面怎么都不肯愈合,甚至创面越烂越大,越烂越深,直至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导致难愈性创面的种类很多,比如血管性创面、压迫性的褥疮、糖尿病足、蛇伤创面,以及创伤创面等,80%以上发生在下肢。很多患者往往在小创面时没引起重视而延误了治疗,有的拖着病腿四处求医,找到我们时烂到骨头都已外露,这种复杂的创面问题单靠一个学科的医生很难解决,我们创面修复MDT就联合了中西医多学科专家的力量,共同对付那些难搞的创面。”王永高说。

  在所有难愈性创面中,血管性创面发病率排首位,一般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发。但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再加上抽烟、熬夜、喝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血管性创面也不乏出现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年仅36岁的刘俊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刘俊患高血压已8年,患糖尿病已5年,平时经常熬夜,又喜欢抽烟、吃外卖,生活很不规律。经历这次死里逃生之后,他也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健康生活才能拥有幸福人生”,出院回家时他跟医护们如是说。


(责任编辑 :支艳蓉)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